正史不曾记载的精彩故事:明代海盗远征马尼拉

古代的文人笔记是记载了很多正史没有记载的精彩事迹。


(资料图片)

清末有一本文人笔记叫《名人轶事》,可惜作者已经不知道是谁,只能以“佚名”名之。

《名人轶事》记载的一则明末的逸事,十分精彩,读来让人血脉贲张。

这则逸事说的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叫李马奔的大海盗率领自己的私人势力进攻西班牙人盘踞的菲律宾马尼拉的英勇之举。

这个篇幅并不长。

李马奔者,泉州人,故海贼渠魁,数出没远近,从事劫夺。会海上有帆船来自马尼剌者,为马奔所掠,马奔即以捕虏为向导,率帆船武装者六十二艘,水陆兵各二千,妇女千有五百,进征菲律宾。万历二年冬(一五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舰队达马尼剌湾,马奔使部将日本人庄公(Seaco)将兵六百先入。时暴风起,舟多覆者,溺杀几二百人。庄公以残兵薄马尼剌城外,进殪西班牙副将,西兵走保桑的亚哥(Santiago)。会援军一队至,庄公以为大军也,稍稍引退。西兵乘势追击,血战亘数时。

庄公收败卒,退合李马奔之本营。时勒迦斯比已死,其孙温萨尔塞特,方经略吕宋北部。及中国兵迫马尼剌,急还谋防御之策,两军战备已就,马奔集部将,下进击之令。庄公引兵千五百人登岸,纵火市街,围其堡垒,而舰队自港外发炮助攻。庄公遂以所部入城,西军殊死战,庄公阵殁。马奔复发兵五百继之,终无功而退。于是马奔收余众,航吕宋岛西岸,数日至亚格诺(Agno)河口,降服土人,得河上四里地,筑城居焉。温萨尔塞特闻之,复大举来薄。马奔知不敌,乃留兵城中,牵制敌军,而乘间出海遁,其留者走匿深山间。至今菲律宾有伊哥罗德支那人种(Igarrots Chinese)者,其苗裔也。

这段文字很好理解,我们不妨来个故事重现。

泉州有个大海盗叫李马奔,有一次抢了一艘来自马尼拉的帆船。估计是从被俘的船员口中听说了马尼拉的情况,李马奔竟然决定去远征马尼拉。

万历二年(1574年),李马奔率领武装帆船62艘,人马4000余人,还有妇女1500人,开始远征菲律宾马尼拉。

看李马奔这架势,绝不是简单地去打劫,这是要将殖民马尼拉的。

从后来者的角度看,中国海洋史,缺的就是这样的殖民英雄。

李马奔以被俘的马尼拉船员为向导,迎着风浪,向着马尼拉出发,向着未来前进。

万历二年冬,李马奔到达了马尼拉湾,他派先锋先登陆上岸。

这个先锋是个叫庄公(Seaco)的日本手下,他率领600人登陆。因为当时起了风暴,这600人最终只有不到400人登陆成功。

庄公率领这400残兵靠近马尼拉城外,竟然刚掉了西班牙副将,迫使西班牙军队败走保桑的亚哥(Santiago)。

就这样庄公竟然打进了马尼拉。

不过,很快西班牙人援军就来了,庄公便退兵了。

很冷李马奔率领大部队和庄公会合,当时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头目也回到了马尼拉。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庄公率领1500人攻城,海上船队开炮轰城掩护,最终庄公成功攻进城中。

西班牙殊死反抗,混战中庄公不幸战死。

李马奔再派500人支援,最终还是没能占领马尼拉,无奈撤退。

由于伤亡太大,李马奔收拾余部,离开马尼拉航行到亚格诺(Agno)河口,降伏土著,在那里修筑城市居住。

西班牙殖民军在恢复了元气后,自然不容许李马奔这个巨大危险的存在,率大军进攻李马奔。

李马奔知道难以抵抗,留一部分人手在城中抵抗,自己和另一部人马出海逃走。

这位清朝的无名氏记载这个故事是有目的的。

文章的开头,这位无名氏不无感慨的叹道:

“明室叔季时代,中国国民有以一私人之势力,与欧洲雄国为敌者,后则郑成功之与荷兰,而前则李马奔之与西班牙是也。郑成功海外之经营,史乘已略而不详。若李马奔者,三百年来,姓名久已湮没,亦可想见吾国民族,对于艰苦卓绝之殖民家,崇拜思想殊形淡薄也。余故亟述之,以告来者。”

很明显,这位无名氏是清末文人,他有感于近代中国屡被洋人侵略,选择记述李马奔的事迹来提振国人精神。

在作者看来“中国国民有以一私人之势力,与欧洲雄国为敌者”,有郑成功和李马奔。郑成功的事迹国人皆知,而李马奔却湮灭无闻。

因此作者记述此事告诉国人。

李马奔,这个名字应该是后来的中国人从西班牙的文献记载中音译过来的,作者以为其名便是如此。

现在经过考证,活跃在万历初年的泉州大海盗,有一个叫林凤的,李马奔应该就是林凤西语音译造成的名字。

跳出那个时代,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西班牙是当时的海上霸主,李马奔远征马尼拉,是在单挑西班牙。

即使他是冲动莽撞抑或有胆无谋,他的豪气血性是值得称道的。  

即使李马奔是个海盗,但从现代人眼光来看,他远征菲律宾更具有殖民家的视野和冒险精神,值得人尊敬。

即便是生活在清末的无名氏作者也是用“艰苦卓绝之殖民家”来形容李马奔的。

故事的末尾,作者说道:

近日无知少年,拾外人馀唾,动诋吾国民族,无尚武性质,观于郑李之故事,当亦爽然若失矣。

他在告知国人,中国人不缺尚武精神;他在呼吁国人,一定要激发出尚武精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