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头条丨这个假期,来嘉博“品读”一封封来自远古的“书信”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今天(4月30日),“甲骨文记忆”展览在嘉定博物馆特展厅开幕,共展出相关展品108件(组),带领观众多方位“品读”一封封远古的“书信”,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展览展出了甲骨实物、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学者研究成果的集锦以及器物,通过“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部分内容,以甲骨的发现为起点,深入浅出地展现甲骨文的刻写方法、重要价值等,还原甲骨文记录的殷商王朝面貌。

“非常震撼,通过展览,我了解到甲骨文有书写和契刻两类。三千多年前,祖先在龟甲、兽骨上刻下的一笔一画,是艺术品,也是研究汉字发展和中国早期历史的宝贵材料。”观众孙泉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展出的甲骨实物中可以发现,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田猎捕获、风雨有无、出入凶吉、疾病轻重、妇人生育……商代人几乎无事不卜,更有意思的是,解答这些占卜的都是“贞人”。

“贞人又称为卜人,是商周占卜活动中的贞卜命龟之人。他的身份涉及王、卜官、工官、小臣及其他臣僚和宗子,十分复杂。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商代贞人就有100多位。他们所属时代或同或异,是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准。”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根据字形能大体猜出所象何物。在这组“十二生肖”前,从市区赶来观展的方逸伟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属相,“这个字上半部分和羊角特别像,很有辨识度。”方逸伟说。

据悉,展览由嘉定博物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策划举办,旨在展示甲骨文明,推动甲骨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推出特展教室、嘉博学堂、知识问答、现场装置互动等体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寻甲骨文的发现、特点、时代背景和研究成果,让甲骨文“活”起来,满足不同观众的看展需求。

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关注“嘉定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了解详情并预约观展。

撰稿:周玉林

摄像:秦建

编辑:徐宇、武利荣

关键词: